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日本最深情的妓女站街60年,被抓22次,

发布时间:2021-3-31 6:50:35   点击数:

来源:深夜疗心

ID:shangzhou

01

年的日本横滨街头,站着一个特殊的老妇人。

她的脸涂满了白粉。

画着浓黑的眼妆。

穿着一身白色蕾丝裙。

静静地站在街头一角。

人们见着她,都会十分好奇。

而更多的人,只是露出鄙夷的目光。

她被人们称为“玛丽小姐”,是个卖春女郎。

站街近50年。被抓进警局22次。

从警局出来后,玛丽依旧昂首挺胸。

保持优雅的走姿。

然后拉着她的行李,走向一个又一个街角。

02

玛丽原名西冈雪子。

年,日本二战战败。

经济萧条,民不聊生。

男人失去工作,女人没有尊严。

玛丽的父亲也在战乱中失去了生命。

为了独霸家业,弟弟把玛丽赶出了家门。

被家人驱赶的玛丽,就像藤蔓失去了依靠。

她必须找到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玛丽终日游荡在街头。

终于,她发现一则招聘广告。

“做新女性——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包吃住,高收入,限18至25岁女性。”

这样的招聘广告对于玛丽而言,

无疑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是干旱的大地久逢甘霖。

她太需要这份工作了!

几乎没有多想,玛丽就报了名。

没想到,报名这些工作的女性达到上万人。

竞争激烈。

玛丽凭着姣好的容貌,从上万人中脱颖而出。

尤其是她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弹得一手好钢琴。

玛丽无比欣喜。

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份好工作,将会前程似锦。

图:网络

却不想,从此步入的是无尽深渊。

玛丽工作的地方,叫RAA协会。

当时日本战败,美军入驻。

RAA协会就是日本ZF给美军设立的买春机构。

目的在于,牺牲少量日本女性,来换取大部分日本女性的贞洁。

图:搜狐网

而玛丽,成为了那时的牺牲品。

在这暗无天日的“地狱”里,玛丽褪去素衣。

换上了艳丽的裙子。

浓妆艳抹,坐在房内。

而房外,是排着长队的美军。

她日夜被蹂躏着。

折磨着。

早已失去人的知觉。

犹如一具行尸走肉,任由他人摆布。

03

因为不做安全措施,美军染上了花柳病。

战斗力急剧下降。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家属知道了以后,强烈要求关闭RAA。

迫于各方压力,日本ZF关闭了RAA。

玛丽解脱了。

可她也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

这些卖春女郎,犹如被日本ZF丢弃的垃圾。

她们有家不能回,

没有补助,

更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

不得已,她们重新画上浓妆,穿着暴露的衣服。

站在美军经过的街边,向他们抛着媚眼。

目的,只不过为了美军口袋里那微薄的嫖资。

但玛丽不一样。

就算是卖春,她依旧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

头发梳的一丝不苟。

画着浓妆,带着阳帽。

穿一身洁白的洋装。撑一把阳伞。

优雅地站着。

彼时的玛丽,已在关西的一家风月料理店挂牌。

因高冷骄傲,气质出众。

人们都称她为“皇后陛下”。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她的气质很快吸引了一个美国军官。

他款款向玛丽走来。

深邃的眼眸,如一汪蓝色的湖水。

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真诚和干净。

没有一丝轻佻。

玛丽,也被军官吸引了。

他们交谈着,欢笑着。

像是许久未见的知己,有诉不完的衷肠。

他们相爱了。

军官承诺,等打完仗,就会和她一起结婚。

长长的深吻结束后,军官送给她一枚翡翠戒指。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这枚戒指,是他们的定情信物。

也是玛丽一生的寄托。

04

年,玛丽和军官来到了横滨。

从前线回来后,军官就要随军队回到美国。

“玛丽,等我,等我从美国回来就和你结婚。”

玛丽点了点头。

那天,码头上人山人海。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鸣笛声骤起。

船,就要开了。

玛丽和军官手牵着手,缓缓走到码头。

最后分别的那一刻,他们深情拥吻。

离别后,军官登上了船。

玛丽深情地望着爱人离去。

她摸了摸手上的戒指,默念道:“亲爱的,我会等你回来,永远。”

为了能等到军官,玛丽留在了横滨。

她辗转来到大众酒场“根岸家”。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根岸家是横滨夜晚的象征。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既有美国士兵,船客,也有做皮条生意的大姐头。

如果在这里要做“生意”,就必须和大姐头打声招呼。

例如:

“大姐晚上好。”

“大姐,请多多指教。”

但是骄傲的玛丽,依旧我行我素。

一位在根岸家表演的女艺人,看不惯玛丽的作派,和她吵了起来。

“你站在这里是要怎样?”

“我站在这里为什么会被说啊?”

玛丽誓死捍卫着自己的自尊,选择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就连一同站街的妓女,她也只是礼貌性地打招呼。

从不深入地交谈。

如果对方占了她的位置,她也只是冷冰冰地说一句:

“你站这里不能挪一下位置吗?”

态度傲慢,言辞冰冷。

但玛丽冰冷的外表里,始终藏着火热的心意。

那就是军官。

靠着心中的执念,玛丽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夜晚。

直到年,根岸家倒闭,并在大火中被烧毁。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玛丽唯一驻足停留的地方,没有了。

05

她无处可去,终日在街头游走。

因为是卖春女,又穿着奇装异服。

人们对玛丽避而远之。

她被嫌弃,被驱赶。

但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关照。

玛丽没有休息的地方。

艺术宝饰的六川先生给她提供了午休的地方——一个小木椅。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她去“相生”茶馆喝茶,被客人抵制:

“不想和带有病菌的女人用同一个杯子。”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老板娘就给玛丽小姐买了个专用的杯子。

他们的贴心让玛丽心生温暖。

而玛丽,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他们。

每年中元节或者年末,玛丽都会给六川先生寄去崭新的毛巾。

在“相生”茶馆,玛丽每次都会点他们的咖啡。

并高调地说:“给我的杯子装点咖啡。”

骄傲又自信。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但玛丽同时又小心地和他们保持着距离。

一次,她在一家化妆品店买东西。

老板娘给她推荐了,实惠又好用的美白粉。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玛丽很开心。

因为,这也是军官喜欢的味道。

此后,玛丽经常光顾这家化妆品店。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老板娘看她经常独自一人,便热情地邀请她一起喝茶。

谁知,玛丽生气了。

“你是谁,我不认识你,去去去。”

老板娘很不解,回到家还和老公抱怨。

“玛丽小姐真是个怪人,我看她寂寞想请她喝茶,她都拒绝我。”

“你傻呀,你和玛丽年纪相仿。如果你们在一起喝茶,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干这一行的。”

老板娘年恍然大悟。

她感叹道:“玛丽小姐真的太善良了。”

人言可畏,玛丽小姐深知自己的身份。

所以她不愿别人为她受此连累。

06

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

年,玛丽70岁了。

这一年,她遇到了永登元次郎。

一个民歌歌手,异装者,同性恋。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在元次郎7岁时,日本战败。物价飞涨。

母亲和父亲分开,独自抚养2个孩子。

卖乌冬面,卖关东煮,几乎什么都卖。

当然,最好是去卖酒。

家里出入的男人越来越多。

母亲开始和其中一个男人交往。

这让逐渐长大的元次郎很生气。

他不希望自己敬爱的母亲被人霸占。

更受不了母亲在这些男人怀里谄媚讨笑。

一天,他终于爆发了。

他冲着母亲叫喊道:“妓女!”

母亲生气了,责备他,“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母亲委屈的泪水,瞬间涌出。

可年少的元次郎不懂母亲的不易,他离家出走了。

20岁时,他来到东京,梦想成为一名歌手。

失败了。

为了生活,他跑去川崎当起了男妓。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他穿上女装。

捏着嗓子,学习女人说话上前去招揽生意。

为讨生活受尽戏谑。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3年。

后来,元次郎来到横滨的伊势佐木町,做起了民歌歌手。

年8月,元次郎举办个人音乐会前夕。

他在剧场的玄关,看到了独自一人的玛丽。

玛丽正在看演出海报。

元次郎上前礼貌地说:“玛丽小姐,我要在这里唱歌,你来吗?”

并递给玛丽一张入场券。

玛丽接过入场券,默默地笑了笑就离开了。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8月6日晚,元次郎演唱会结束。

台下的观众,纷纷到台前给元次郎献花。

在人群中,元次郎一眼认出了玛丽。

她来了!

玛丽拿着礼物走到台前,礼貌地递上。

和原次郎握了下手,优雅地转身离去。

元次郎很感激。

他们的经历是如此相似。

同为异乡人,孤苦无依。

两人的相遇,就像是漂流的船只,有了停靠的海港。

从此,元次郎和玛丽小姐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07

之后的每个星期,元次郎和玛丽约定在这家汉堡店碰面。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他们畅所欲言。

聊天气。

聊艺术。

聊当下做的事。

那时的玛丽正在学画画。

元次郎说,“送我一张画吧。”

玛丽含羞地说:“等我画好再送给你。”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元次郎除了是一名歌手,他还经营着一家酒吧。

但酒吧几乎入不敷出。

即便经济不宽裕,元次郎还是会想办法资助玛丽。

但玛丽拒绝了。

元次郎就想了个办法。

他把钱装进一个袋子里,对玛丽说:

“玛丽小姐,这里面装的是鲜花,把鲜花带回家装饰吧。”

对于元次郎来说,玛丽就像自己的母亲。

年纪相仿,又都做过妓女。

“如果她是我的母亲,我也不会责备她了。”

对于年少时的无知,元次郎总是耿耿于怀。

因此,他竭尽所能的帮助玛丽,照顾玛丽。

玛丽曾说,“我真的好想有一间房啊。”

为了这个愿望,元次郎多次与市役所的人争论。

但因为玛丽的户口不在横滨,得不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晚上,她只能睡在GM大楼的一层过道里。

两张凳子一拼,就是一张床。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但在大厦的楼梯旁,有一张专属玛丽小姐的椅子。

上面用油性笔写着中文“我爱你”。

据说是一个在这里打工的中国姑娘所写。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玛丽感受到了人们的暖意。

于是,她在这里做起了“电梯小姐”。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每次有客人进入,她都帮忙按好电梯。

面带微笑,毕恭毕敬。

客人就会给她一些小费。

玛丽也把这些小费小心翼翼地收好。

能够自食其力,堂堂正正地站在这个世上,是玛丽的心愿。

08

玛丽小姐逐渐成为横滨家喻户晓的人物。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她也逐渐变得爱笑了。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也会在人群中观看热闹的祭祀典礼。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后来,有导演想找玛丽拍摄电影。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玛丽欣然同意。

在艺术宝饰店内的镜子前,

玛丽佝偻着背,

一丝不苟地涂口红,

戴手套。

然后把裸露在外的皮肤全都涂成了白色。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美,是玛丽的战衣。

有了它,玛丽可以无所畏惧地走在街上。

一次,导演带着她来到一家百货公司5楼。

上面放着一架钢琴。

玛丽情不自禁地坐在钢琴面前,弹奏了起来。

“大海又湛蓝,又辽阔。

好想到外面的国家去看一看。”

导演问她:

“是因为男友感情的事伤过心,对吗?”

玛丽回答,是。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她一直无法忘记军官。

几十年来,她一直在等。

她觉得他会回来找她。

所以,她把脸涂得雪白。

眼睛画的漆黑。

穿一身雪白的连衣裙。

只希望军官在回到日本时,能在人群中一眼认出她。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只是30多年了,军官没有再回到日本。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这段感情就像一部未完成拍摄的电影。

还没真正开始,就已彻底结束。

09

玛丽老了。她不想再等待了。

她突然变得很想念故乡。

年,玛丽写了一封信给故乡。

“当初想着到大城市做出成绩。

请原谅我的无能。

现在的我好像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言语间,难掩失落。

年12月18日,玛丽踏上回乡的火车。

谁也没告诉。

一个人静静地走了。

玛丽离开后,整个横滨的人们才发现,这座城市少了些什么。

街头巷尾,

再也没有看到那个驮着背,弯着腰,

穿着奇装异服,

拖着行李走的玛丽。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和玛丽相关的人与事,也发生了变化。

她经常光顾的理发店、干洗店相继关门。

而在玛丽离开横滨的6年后,元次郎也被查出癌症晚期。

图:纪录片《横滨玛丽》

他像只失去羽毛的鸟儿,没有了飞翔的能力。

对生活的向往也逐渐暗淡。

绝望之际,元次郎收到玛丽的来信。

她诉说了自己的愿望。

“如果给我30年,我会成为一个慈祥的老奶奶。我还有很多梦想未完成......”

元次郎看着玛丽的来信,久久无法平静。

出院后,他决定去玛丽的故乡找她。

养老院的舞台上,元次郎深情唱着《Myway》。

台下的玛丽卸下浓妆。

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

对着台上的元次郎,频频点头示意。

他们的目光彼此交汇、重叠。

一如10年前,元次郎在横滨开演唱会时,

他们在台下相遇时那般美好。

离别时,元次郎对玛丽说:

“要活到岁啊。”

玛丽高兴地和元次郎拉勾。

似乎在说,一定会的。

只是没等到玛丽的岁,元次郎就先走一步。

年,元次郎因癌症去世。

而玛丽,似乎感受到了某种召唤。

年,玛丽在养老院去世。

走得宁静安详。

玛丽的一生,受尽凌辱和白眼。

经历战火的侵袭,与人心的变幻。

但她也是幸运的。

在曲终人散的时间里,她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

尤其是元次郎这样的“儿子”。

在相遇的那几年,

玛丽和元次郎笑过哭过,

满足过也失落过。

但他们不曾后悔。

因为,他们的人生很完整。

在纪录片的末尾,有一幕特别让我感动。

养老院的长廊里,

元次郎牵着玛丽的手,正缓缓走向前......

前方是什么?谁都一无所知。

但两个苍老的人,在并不光明的走廊,牵着手,踽踽走向未知。

而他们的背影告诉我们:

无论如何,他们来过,爱过,活过......

部分参考资料:

1.纪录片横滨玛丽ヨコハマメリー(个人翻译.)

2.爱奇艺纪录片频道日本经典纪录片丨《横滨玛丽》“我毫不羞愧,我以我的方式活着”

3.杂志《知日她用遭人唾弃的一生,等一个永远等不到的嫖客》

作者简介:绿莹,闷骚90后,喝得了50度烈酒,写得了0万爆文。本文来源于深夜疗心(ID:shangzhou)一个专业又走心的心理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nr/135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