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读本News今年中元节,丽江古城要放
整个七八月,都笼罩在阴雨里。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丽江分明的干湿季。淫雨霏霏的季节,七月半中元节又到了。
中元节,丽江古城里有放河灯的习俗。五颜六色的河灯,带着亲人的思念,借着河水,缓缓流向远方。
今年,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大研古城的民族文化,展现古城的风土人情,保持丽江古城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增加丽江古城文化内涵,塑造丽江良好形象,古城区大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举办年“和美大研·河灯遥寄相思”中元节系列文化活动。从8月1日开始,大研街道新义社区、新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开始忙活起来,制做河灯。
80岁的乔桂英、74岁的陈宗尧等丽江古城的老居民早早的来到社区居委会大院,开启今年中元节河灯制做活动。
“好久不见,最近身体硬朗吧?”
“好几个月不见了,你还是老样子,好着呢!”
……
老人见面,招呼声不断。
“我们还没搬出古城前,新华街一条街都是熟人。现如今,搬出去了,我们这些老骨头见一面不容易,社区组织这样的活动,能把我们笼络在一块,一接到通知,就赶来热闹热闹。”一边熟练地裁剪着手里制做河灯的纸,陈宗尧回忆着昔日邻里放河灯的日子。
从小生长在古城里的乔桂英,对纳西族传统习俗有种执念,她认为,既然过节,就要有纳西族的仪式感,“我从52岁退休那年起就开始做河灯了,陆陆续续到现在有20多年了。”
多年前的丽江古城里,整个农历七月十四前,古城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河灯,“有些人家做得多,有些人家做得少,统一到农历七月十四这一天晚上放。中元节说白了就是鬼节,但对小孩子来说,放河灯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纯手工制做河灯,很费时间,从裁纸、剪灯罩、灯底、捻灯芯……十几道工序全部手工制做。“每一道工序都不难,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都熟烂于心了。”陈宗尧坦言。
仅一天时间,七八个人就制做了近一千个河灯。
到8月24日(农历七月十四),两个社区将制做出2万盏河灯,于8月24日20:00—21:30期间,在新华街和大石桥附近,各设立2个点,进行投放。
当然,除放河灯外,纳西人从农历七月初十开始,进行中元节接祖活动。
接祖回家,纳西族人必不可少的是要在堂屋正中的万卷桌上,摆放着门宗祖先的牌位,牌位后面,会贴五颜六色的纸代表衣服,然后点香油灯,在花瓶里插桂花。牌位供好,大人总是关照小孩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喧扰吵闹,以免祖先生气。做芋花、茄子等美食,贡献祖先。
初十四,到了送祖的日子,古城河水里的河灯,亲人们撒下的送祖美食,让中元节气氛浓郁。
放一盏河灯、许一个心愿,留住感恩、放飞想念。8月24日,我们一起相约丽江古城。
丽江读本全媒体记者吴金鹏实习记者杨琳报道
编辑:李德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