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礼仪 >> 最美教师的寻梦与乡愁
郑若宜(前右)在教学生跳土风舞。(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3月1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刘深魁)整个正月,郑若宜都留在莆田。和旁人纯粹过节不同,她还忙着走村入户,寻访、搜集和记录莆田独特的元宵文化。身为莆田学院台籍教师的她,对当地“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节庆文化情有独钟,摆棕轿、跳傩火、打铁花、点烛山、游灯……一个个特色民俗被她记在采风本里,留着以后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使用。
“这是父亲儿时的回忆,也是我的乡愁。”对于郑若宜来说,来莆田是“登陆”发展,更是一种归程,回到广袤的生命原乡。多年来,“乡愁”二字,将她与这座城紧密相连。
“我是来自台湾的莆田人”
祠堂边的小围墙、门前的枇杷树、香甜的白粿、热闹的年味……孩提时代,父亲口中反复念叨的故乡,是郑若宜对莆田最初的印象。“父亲临终时念念不忘家乡,一再叮嘱母亲,有朝一日要让子女回乡寻根,为家乡做点事。”
郑若宜的父亲是莆田涵江区白沙镇长兴村人。年前去了台湾,从此,家乡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在宝岛出生长大的郑若宜,从小便对大陆充满了好奇,留学欧美后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ly/1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