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雕龙重温东京爱情故事都市人的故乡与远
本报记者
王雨菡元培学院级本科生
《东京爱情故事》的剧名似乎在向观众揭示着它的野心,但其故事却并不像剧名给人的期待那样宏大复杂——仅以莉香和完治两个人的爱情作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他们关系的始末。然而,这样简单的故事何以能够代表“东京”?一切还需要从作为主角的两人说起。
豆瓣上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莉香这样的姑娘不存在,完治这样的男人到处都是。”编剧无疑是偏爱莉香的,把一切的美好都加诸她身上——她独立、纯粹、勇敢、热情、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作为一个戏剧人物是当时的日本对未来所抱有的理想的化身。
彼时的日本社会,正处在泡沫经济的末尾,社会经济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未来的飘忽渺茫更催生了对理想的需要;而东京作为一个每年有大量人口迁入的大都市,既承接了这些来自乡土、渴望转变的人的理想,又不得不承接他们所带来的传统,周旋于过去和未来之间。
莉香的种种特质更像是来自想象中的西方文明的召唤。同样身处东亚社会,我们对这种想象并不陌生。在并不遥远的上世纪末,“西方”常常作为平等、自由、开放的代名词出现,作为理想社会的模板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莉香自小在国外长大,梦想去洛杉矶工作,这些都与她身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品质相呼应。
相比之下,完治则更像是直接来自现实的、普普通通的都市人,他的弱点和挣扎与许多人类似。他有着来自传统社会的质朴,在东京勤恳地工作,真诚对待自己身边的人;但他也因自己来自“小地方”而自卑,对开放的观念有时难以接受。然而,站在传统与未来的交接点上,都市像一面多棱镜,其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截面,并无绝对的好与不好、幸与不幸之分。莉香是美好的、独立的,但她也是孤独的。莉香的孤独是原子式的。学生时代不停转学、朋友都留在国外的她,只能作为一个孤独的个体,而非群体关系中的一份子存在于社会中。
在当时的日本,即使是在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人情关系也起着极大的作用,而最值得依靠的人情关系,依然来自于代表过去的乡土。缺乏本土背景的莉香得不到人际关系网络的支持,其孤独与辛苦可想而知。
莉香对完治的故乡心心念念,除了出于对完治的爱,也出于对完治所属的那个共同体的向往。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提供了佐证——在劝说完治去安慰里美的时候,莉香说:“让我也当当你们的同学好不好”,脸上的神情半是落寞半是憧憬。
而对于完治来说,尽管他来到了现代化的东京,却依然能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获得支持。他有随时可以联络的老同学,也可以像朗诵一首田园诗一样讲述自己的故乡:“我们镇上非常安静,静得好像连云在移动的声音都能听到,天空就好像是用蜡笔涂过一样,好蓝好蓝;一到暑假,运动会场上会举行中元节的庆祝活动,我们都会穿着轻便的浴衣去捞金鱼或者是放烟火……”
这样的两个人,会出于互补而相互吸引,却无法避免因为根本上的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莉香的大胆奔放,或许本是完治来到东京意欲追求的东西,但在近距离接触的时候,莉香大胆直白的表达方式、对两性关系的开放态度等等,都对完治造成了一种文化震惊(culturalshock)的效果;莉香的独立能干,使得本就不适应大都市生活的完治更加没有掌控感。同样的,完治也无法理解莉香对他家乡的向往,因为对他来说,那是他努力想摆脱的、代表落后的、狭小的“乡下”。
当他们都说“不想结婚”时,这句话的含义对他们两人来说是完全不同的。莉香追求的是作为纯粹感情的爱,她并不需要婚姻这种形式;而完治虽然会爱上莉香,却无法认同她,遑论接纳她作为日后生活的伴侣。
其实放眼他们周围,就能意识到他们的状态与当时的整个环境不无关系:二十世纪末的日本,女性已经可以和男性同等地进入职场、参与社会生活,去酒吧、唱卡拉OK,这些舶来的娱乐方式已经融入上班族的生活。然而公司里同事对莉香评论最多的,不是她的工作能力,而仍是对她私生活的八卦、对她与完治“前卫”恋情的戏谑,其中不乏对这种新鲜爱情的不适应和对莉香的恶意揣度。
可以说完治与莉香之间的矛盾,正是社会旧传统与新观念冲突的真实写照。
莉香是理想中纯粹的未来者,她显然与还未完全走出传统的现实无法相互适应。相比之下,里美则代表另一个理想。
里美温婉、美丽、贤惠、柔弱,符合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全部期待。完治对三上回忆过这样一个细节:
“在(电影)散场后去咖啡馆坐了坐,她要了冰冻苏打水,喝着,她突然呛住了,我赶紧问她怎么了,她涨红着脸说,不小心把樱桃核咽下去了……是冰冻苏打水里的樱桃,她不留意,吃到嘴里,又不好意思吐核,就咽下去了……从那时候起,我想,得娶这样的姑娘。”
和莉香在一起时,完治总是要接受莉香过于炙热的表白,也时常要做出直白的回应,但他其实并无法适应这种表达方式。同里美在一起则可以一起回忆过去,从青葱时光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绵绵的情意——这是令人沉醉的温情。对完治来说,里美无疑是比莉香更完美的结婚对象。里美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依赖完治,完治也需要她保持这样的形象,在柔顺的里美面前他才能更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感情。
所以即使里美自己生出了要变得坚强、独立的念头,完治也并不希望她改变——这种反对,与我们在看到历史遗迹变得商业化时的心痛如出一辙。完治对里美的偏爱,是他出生、成长的故乡留在他身上的烙印。
莉香与里美既互相欣赏倾慕,也在彼此争夺着完治。完治需要做出的选择,不仅是个体的,而且是社会意义上的——他在两个人之间的犹豫,是许许多多悬浮在传统和未来之间的都市人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以东京为代表的都市就是在这两种力量的拉扯下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步履蹒跚地发展着的。可是对于个人来说,完治则需要做出一个明确的选择。莉香是未来、向往和追求,却也是陌生与不安;里美是过去、熟悉和温情,却也是平淡与停滞。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治选择二者中的任何一个,都难以圆满——放弃里美是不舍,放弃莉香则是不甘。而观众们对莉香如此怜惜,多少也带了些对无法实现却被辜负的理想的叹惋之意。
我们所处的现在,距离这部电视剧播出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对三十年后的观众来说,剧中浪漫或是误会的桥段早已经不再新鲜,作为理想模板的西方社会也逐渐摘下了勾起人无限遐想的面纱,开始暴露出需要反思的种种缺点。
然而这部电视剧依然具有持恒不变的魔力,或许是因为对这三十年来不断进入都市的人来说,回望与前进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
当然,莉香这一人物也功不可没——即使已经不再作为理想的代表,她作为个体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她有着现实中的人向往而又难以企及的纯粹,因而成为了观众心中永远的朱砂痣。
编辑|殷金琦排版|王晨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原标题:《雕龙|重温《东京爱情故事》:都市人的故乡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