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活动 >> 元宵华灯竞出,人月圆时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伴随着辛丑牛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佳节如期而至。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时节,也是春节的延续与终曲。对于这熟悉的节日,欲知其中二三事,且往下看。
元宵二三事
元宵节来源知多少?
纪念“平吕”、拜火教新年、“三元说”、明帝敬佛……对于元宵节的来源,各家各执一词,历来莫衷一是。与除夕、春节等脉络较清晰的节日相比,元宵节的由来之说真可谓数量繁多。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说法分别是太一神祭祀起源说、道教节日起源说与佛教节日起源说。第一种说法即认为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祀太一之俗,这一观点出自《史记·乐书》。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宋洪迈在《上元张灯》一文引此说:“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这一说法遂成为较有影响的说法之一。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道教的“三元说”: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上、中、下三元分别主管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则上元节要燃灯。
第三种说法认为元宵节起源于佛教,据说佛教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僧人们都会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在东汉时期,明帝刘庄提倡佛教,命令这一天晚上皇宫和民间都要点灯敬佛。此后,这一佛教礼仪节日在民间便逐渐演变为盛大的节日。
此外,还有神鸟说、东方朔说等典故流传民间,种种传说典故也为元宵节增添了许多深邃浪漫的色彩。
古代元宵有长假
虽说今日不放元宵假,但我们回望古时各朝代,元宵都是举国欢庆的假日。
汉朝
放假一天。官方在正月十五这一天,主持祭祀主宰一切的远古大神“东皇太一”,而且解除部分宵禁,准许百姓夜晚出来游玩。
此外,东汉时期由于佛教的兴起,元宵夜人们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朝廷亦令士族庶民皆挂灯,于是元宵赏灯的习俗开始形成。
隋唐
放假三天。隋唐时期元宵节已盛况空前,人们上街观灯看戏,歌舞彻夜,光影与声乐交织,各国使臣同享盛会。《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其繁盛之状便可见一斑。
在民间,元宵节则演变成一场相亲大会,男男女女们穿梭在流光溢彩的花灯之间,感受着“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乐趣。
两宋
放假五到七天。两宋除了进一步将元宵假期延长外,还组织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到都城搭建彩灯、灯棚、灯山,热闹非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描绘的就是元宵夜繁灯如星雨的盛况;猜灯谜的习俗也在此时兴起。
当然除了游玩,宋朝百姓对“吃”也颇有心得,创造性地发明了新的吃食——浮圆子,即后来的元宵。
明朝
放假十天。据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永乐七年正月,明成祖下令:“太祖开基创业……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闲暇休息……民间放灯,从他饮酒作乐快活……永为定例。”明朝时全年仅有冬至、元旦、元宵三个节日,而元宵是其中放假时间最长的,由此可见明朝君主对元宵的重视程度。
想想刚开学的自己,是否有几分心动想穿越到从前,经历一番“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的热闹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向历史长河,探查在美好的元宵假期里,古人又有怎样花样多多,精彩万分的活动?
古人今日花样多
长街灯明、软糯元宵……现今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早已被古人玩出花来。“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在沈从文的考证下我们可知古时灯饰之新奇:“宋代有‘琉璃灯’和‘万眼罗’,明代的‘金鱼注水灯’和用千百蛋壳作成的巧作灯,用冰琢成的冰灯。”在清《京都风俗志》中,我们可见古时花灯品种之盛、造型之娇:“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古人还煮浮圆子,即后来的汤圆。浮圆子做法精巧,如北宋《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而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又介绍了“滴粉”的做法:“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怪不得宋朱淑真夸赞道“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而看如今,“灯节萎缩进了公园或电视里了”,元宵节仪式感在淡化,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赓续元宵传统、重焕文化光彩是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华灯下,情人聚
在古代的元宵佳节,男女无拘,同游共乐,有如西方的情人节,许多关于爱情的佳话流传至今。元宵这一天,男女不设禁防,养在深闺的女儿家踏出家门,满街珠翠,沸地笙歌。姑娘们大大方方出门逛街,赏灯看景,再遇上个风流倜傥的男儿郎,约会谈情也就顺理成章。
明朝阮大铖在戏剧《春灯谜》中,便将主角宇文彦和影娘安排于元宵节订情;“破镜重圆”的典故中,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正是约于元宵那日以两瓣破镜重合而重归于好;北宋欧阳修也书《生查子》记载元宵时男女相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南宋辛弃疾那句“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耳熟能详。
正如余光中先生打趣元宵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那般,元宵对于古代男女来说,实在是别有意义的一天。虽然时至今日,元宵节的这一面已少被年轻人所认知,但“蓦然回首寻那人”的意境依然让我们心动。
阅遍元宵二三事,又怎么少得了灯谜?在此,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几个有趣的灯谜,一齐来猜猜吧!
独驾一舟千里去(打一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元
星月小桥听箫声(打一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宵
花前脚下伴(打一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节
急管繁弦(打一常用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快乐
月华流倾,北吃元宵,南食汤圆,共赏长街满灯。而灯影浮动,万家团圆,更是“光风霁月瑞香盘,岁岁元宵作锦团”。以灯祈福,千门如昼,愿君共婵娟,福泽长千秋。祝愿大家元宵节快乐!
文案:李海玟、吴咏芝,部分源于网络
图片:源于网络
排版:吴咏芝、李海玟
初审:陆卓莹
复审:万忠娟
审核发布:郑哲
本推文所有引用内容不涉商用,若有侵犯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