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华传统节日灯月相伴,元宵喜乐

发布时间:2021-3-8 8:57:11   点击数:
婴儿白癜风怎么治 http://pf.39.net/xwdt/181221/6731900.html
月移西去,春回大地。抬头见喜,风调雨顺。

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由于正月十五日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故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就迎来了我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一名的来源是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就被称为“元宵节”。

溯源元宵节

元宵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存在了。元宵节的产生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汉高祖刘邦死后,朝政大权渐渐落到了吕氏手中。齐王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和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设计平定了“诸吕之乱”,并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为“汉文帝”。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庆赏元宵图

感知人们对元宵节的美好期待点燃彩灯元宵节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就是点燃彩灯。对于为何要在元宵节点彩灯,有着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汉武帝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在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为尊贵的太一神。由于要彻夜举行,所以必须终夜点灯照明。

第二种说法是,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逐渐成为元宵节的主要习俗。第三种说法是,道教将正月十五日叫做“上元”,七月十五日叫做“中元节”,十月十五日叫做“下元节”,这就是“三元说”。由于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点燃彩灯。

元宵节点燃彩灯的风俗虽然起自汉朝,但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每到这一天,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将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描述为“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猜灯谜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具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来源于民间口谜,三国时候盛行猜谜。到了南宋,谜语变成元宵节里必不可少的游戏方式。通常是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彩缤纷的彩灯上供人猜。由于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而流传下来。

吃元宵元宵节

我国民间有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合家团聚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又叫“浮圆子”“汤团”“汤圆”,由糯米做成,或实心,或带馅。馅分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不同种类,食用时可以煮、煎、蒸、炸等。元宵又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春色尽暖,明月如盘走百病元宵节

“走百病”是个别地方在元宵节的礼俗,也叫“烤百病”或“散百病”,参与者通常是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到郊外等,目的就是祛病除灾。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风俗活动日益增多,如很多地方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辛丑牛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春色尽暖,明月如盘舞龙狮,赏花灯,猜灯谜包汤圆,吃元宵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观礼坊全体同仁祝您灯月相伴,元宵喜乐!

《观礼坊时间之美》系列

年开始,观礼坊深掘二十四节气及中国传统节日,聚集传统发声,回归当下生活。欢迎参与“时间之美”,可领取线下24节气智慧萃取沙龙名额。观礼坊二十四节气原创手绘画

本文来自:罗栖《中华礼仪文化十讲》

图:百度图库图虫

观礼坊近十年来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百年家族史,以中华礼仪文化研究、传承、弘扬为使命,以家族、家训、家风、家业传承为“初心”,始终秉承“尊重、融合、圆梦、诚信、感恩”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海西,放眼全球,礼遇华夏,诺定乾坤。遵循“以礼为核,以文为本”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理念,系统构建中华礼学平台,打造中国城市文化名片,堪称中华传统文化原创作品(礼具)的摇篮。观礼坊旗下品牌:玫瑰芳华、初生本色、时间之美、状元群英会。

家族传承

传媒

文创

打造中国城市文化名片

(尊重融合圆梦诚信感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hd/1325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