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西湖七月半,不仅仅有小资情调,更有民

发布时间:2024/10/17 11:19:21   点击数:

01月亮

说到和月亮,会有很多优美的诗文奔涌而来,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明代文学家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也经常是上榜名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文章用细腻生动的笔墨描绘了杭州之人在月圆之夜倾城出动游览西湖的情状,果真是盛况空前。

02小资情调

《西湖七月半》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关于五类人的描写:

第一类是位高权重的官僚,他们坐大船,开盛宴,灯火通明,声乐齐鸣,这一类人“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也就是说赏月为假炫耀为真。显然这是假冒风雅的一类。

第二类是豪门富贵之家,他们于大船的平台上,哭哭笑笑,东西右望,这一类人“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这一类人本不想看月,不过是乘机玩乐。故而这一类人虽然庸俗却不虚伪。

第三类人是名妓闲僧之辈,他们浅斟低唱,颇有韵致,看上去似乎挺风雅。然而四个“亦”字的使用大有弦外之音,这一类人实在做作,因为他们的重点在于“欲人看其看月”,那么也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已。

第四类是市井好事之徒,他们旁若无人,手舞足蹈,调不成调,腔不着腔,他们不在乎什么雅与俗,就图人多处的热闹。这一类人倒是率真,古往今来,但凡热闹场合总能碰到他们。

第五类是清高风雅之士,他们将小船停在外湖边或是树荫下,船上还挂起遮挡的帷幢。二三好友,绝色佳人,于隐蔽处从容看月,于清净处悠然品茶,自然而然,毫无做作之态。

自然,作者是将最后一类人引为同道的,他们观景赏月时,持重高雅,其情态其气度与西湖的优美风景和谐一致,融为一体。

这五类人,五个“看之”一路而下,如镜头推移,声态各异。作者观察细致,几乎是不动声色地作客观描绘,然而细读之下,却可感觉到他的主观褒贬之情。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这也就是一直被人们所推崇的小资情调。

03民族大义

然而,这里是有个问题的。

若说看月亮,最好的时机当是八月十五,月到中秋分外圆,高天明净,纤尘不染,秋月皎皎,清光匝地。所以,关于月亮的诗篇也多半是和“中秋”这个节令相关的。

那么,张岱所写的看月是在什么时候呢?七月十五。七月十五固然也有圆月,也会很好看。但是,七月十五赏月,无论是风雅还是热闹程度都不及八月十五。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中,七月十五更是一个以祭祀亡魂为核心的日子,俗称“鬼节”。

关于七月十五,还有七月半、盂兰盆节、中元节、地官节等不同的叫法。

“七月半”是民间的叫法,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追怀先人,敬祖尽孝。因为在这个时候,正好有农作物成熟,可以用新米等祭供祖先,向祖先报告秋成了。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叫法,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这正好符合了中国慎终追远的风俗,于是从梁代开始相沿成习,有设斋供僧、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总之,以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为节日习俗的七月十五是流行于华人圈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年,文化部还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了解了七月十五是个祭祖节之后,那么,对于张岱居然大张旗鼓地写七月十五赏月,估计会有些疑惑了吧。

我们有必要再来了解一下张岱其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就有“今之江淹”之誉。他于崇祯八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他避乱隐居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等书;康熙四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张岱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西湖七月半》选自《陶庵梦忆》,是一部追忆过往之作,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一部明亡后却依旧沿用明代年号来纪年的作品。

晚明时候,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都会在七月十五晚上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七月半晚上,杭州人去西湖夜游的也是很多的。旧梦回忆录一般的《西湖七月半》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很大程度上作者有意为之吧。

哀悼的是那亡了的人,亡了的国,还有那亡了的往事,缥缈如烟……

04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西湖七月半》,人们通常只见其小资情调,而疏忽了他的民族大义,这是一篇被严重疏忽了的小品文。小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和张岱本人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有关,更和五四时期周作人在《再谈俳文》中所概括的“其为文不再当政治和宗教的差”有关。以张岱为主晚明小品文将文章着眼点放在普通人、平凡事上,在平中见奇见趣,突破了传统散文的宗经、载道原则,在中国散文上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值得大书特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其所承载的民族大义通通给剥离了。

鱼泡泡:

●谢谢您对本文的阅读。对于《西湖七月半》的解读,你可还满意?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把你的不同理解告诉我,我们共同进步呀。

●文中所用的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谢谢。

●本文系百家号独家首发,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否则一经发现,将追究抄袭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167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