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农村老话七月十五定旱涝是什么意思养

发布时间:2023/12/28 13:29:18   点击数:
白癜风正规专业治疗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现在虽然节气已经立秋了,但是天气仍然持续高温,太阳还是毒辣,比起中伏天气能逊色一些,晚上闲着没事,就和左邻右舍的老人坐在月光下纳凉,听老人讲过去事情,他们几乎都会说到:“明天七月十五了,咱们镇上有古会。”邻家的老太婆望着月亮说,七月半,在农村是一个传统节日,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元节”,该节日后人是追怀先人,敬祖尽孝的节日。

我们读过陆游的诗歌《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个节日。而在我们关中地区,一直流传“七月十五定旱涝”的老话,而且老一代的村民对这句话非常信服,且在民间也一直很灵验。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那就随“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一起来了解吧!

第一,七月十五定旱涝的民间说法。

农村老一辈人常念叨这句话,意思就是说,过了农历七月十五日,天气不会再有大的干旱和洪涝了,歹毒的天气也逐渐消失,农民种的庄稼也不会再受恶劣的天气肆虐了,庄稼后期能很好的生长。今年我们关中地区,前期雨水比较充沛,地里的玉米长势很好,农民也省去了浇地的费用,节省种植成本。村里老人说,风调雨顺,今年玉米一定丰收了。所以,农村人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观察天象总结出的规律,在实践中它有一定的道理,是经验之谈,值得我们借鉴,但不能迷信;我们还是要相信天气预报,并对天气变化做出相应的预防。

第二,八月十五定丰收。

农村老话“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也就是一年农作物收成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八月十五日前后。因为这段时间,农作物还没有到成熟期,正处成熟期,天气变化对农作物的成熟,影响特别大。就象我们关中地区农民种玉米,如果玉米扬花期阴雨连绵,玉米授粉受到严重影响,民间称为“雨水灌花”,因此导致出玉米粒生长不饱满,出现“花心棒”,而影响收成。

记得大前年整个夏天,天气十分干旱,正处玉米扬花时,玉米全被“晒花”了,玉米棒结出的玉米粒七零八落,且相当稀少,致使玉米产量大打折扣。而到了八月十五日前后,玉米到了成熟期,农民收获后才能确定收成的好坏。

第三,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使这句农谚的局限性突显。

从历年的情况看,“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天气预报的及时准确,农民对农作物种植和灾害天气做足了准备,也使这句经典的农谚,在现代农业社会中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祖辈流传下来的农谚,是一代又一代老人根据自己劳动的经验总结,在过去农业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经得起时间和世间变化的验证;但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广泛推广应用和发展,这些农谚的历史局限性也突显出来,农民也要随着科技发展的变化,逐步改变了认识,提高科学农业水平。所以,农村老话“大旱不过六月二十四。”你这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我是职业农民,我们一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bjj/156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