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下元节你知道上元节和中元节,那下元节呢
又是一年一度下元节。
下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这个节日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这样一个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的节日,究竟是怎么来的?
说到下元节,不得不提到上元节和中元节。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也就是元宵节;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别称鬼节;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跟上元节、中元节一样,都和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修斋设醮下元日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二节食斋;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
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下元节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
客家的下元节,十月十五是相传为三界公诞辰,闽西客家地区下元节也称为“完冬节”。农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类食品,谓“做完冬”。
文字为茶边求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医院白癜风传染人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