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爱你推荐迎中秋,湖南邮政携手爱你
中秋节:不可不知的传统习俗
秋风起,月儿明,转眼又快到一年月圆时。在没有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年代,中秋等传统节日民俗不知点亮了多少代中国人的生活。中秋之夜,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圆月,竖中秋、玩兔爷,那时的生活虽然简单,却拥有着满满的幸福。
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吃南瓜是江南各地过中秋节的食俗。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住着一户穷苦人家,有一个女儿,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床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香喷喷、甜滋滋,二老吃了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食田螺
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往下拉,有惊喜!!!
好消息:湖南邮政隆重推出
《爱你》文化系列套餐
一、爱你·中秋套餐
1.征订年度《爱你》健康读本+《爱你·品质生活美文》(5本)图书(邮发代号:42-),套餐价元,每套赠送“汪师傅合家团圆大礼盒”中秋月饼一盒(市场价72元)。
2.征订年度《爱你》杂志(健康读本)+《步步清华》《要么清华要么北大》2本图书,套餐价.6元,每套赠送“汪师傅迷你小月饼礼盒”中秋月饼一盒(市场价62元)。
(活动时间:年8月28日-9月30日)
二、爱你·文化生活套餐
1.征订年度《爱你》“健康读本”或“心灵读本”+《爱你·品质生活美文》(5本)图书(邮发代号:42-),定价元,赠送10斤装“爱你优品”东北大米一袋(售价58元);
2.爱你·生活套餐(邮发代号:42-),定价56元:10斤装“爱你优品”东北大米一袋+《爱你》健康读本期刊一本。
(活动时间:年8月28日-12月30日)
特别提示:以上活动为湖南邮政与《爱你》杂志社联合推出,客户只能在湖南省内各邮政局(所)征订。
-
-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原作者如看到请联系我们领取稿费。谢谢!
征稿:爱你杂志杭州白癜风专科医院进展期白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