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的本质是救的精神

发布时间:2017-9-11 11:11:48   点击数:

年的中元节在8月17日

“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佛教称为盂兰盆会,道教称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或者七月半。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等三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传统里祭祖的节日。

  中元节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故事大意是目连的母亲生前吝啬贪婪,经常杀害生命,大肆烹嚼,过世之后被打入地狱。目连为了救母亲,借助自己的神通到地狱中去见到受苦的母亲;但因母亲贪心太重,任何食物都吃不到口中。后来他请教一位师父获得了救母亲的方法,并以至诚的孝心帮助母亲出离苦海。

  中元节本质是一个“救”的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敬畏文化,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大逻辑,一个人心中有这三个字——“救、敬畏、大逻辑”,他就会获得基本的幸福和快乐。

  “救”,本质就是为别人着想,说穿了它就是爱。

  “敬畏”,一个人心存敬畏的时候,他会有整体意识,会把除自己之外的一切视为上宾。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能够对别人、对万事万物相敬如宾的人,他肯定是一个和谐的分子,一个人在和谐着别人的同时,最终他和谐了自己,他成功了自己。

  “大逻辑”,一个人心怀大逻辑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风而去。所以《目连救母》这个故事,在长篇小说《农历》里面,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把原故事搬了过来。它其实是民间一代一代改进、演绎的一个剧本。

  中元节是传统的怀念、祭祀、祝福的节日。通过这个节日,其实是在教育后人;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贪婪的人,欲望太重的人是要受到惩罚的。

  如果你已经在不明事理的时候,犯下了贪婪,或者有过度欲望的罪行、罪恶,那怎么办呢?就需要“改过”。我们看目连的母亲,是目连救了她吗?事实上最后是她救了自己——改过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讲这六个字。所以教育是双向的,不单单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在古人看来,走向圣哲的道路上,不分老少。谁走在前面,谁就是师长。

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禁忌,特别是人称“鬼节”的七月十四

民间鬼节的禁忌1.忌说鬼字农历七月期间,尤其是中元节当天,对好兄弟一定要尊重,最好谨言慎行,普渡时忌说「鬼」字,更不要嘻笑怒骂,小心惹毛身边的好兄弟。2.不拍肩膀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1把,特别是中元节当天八字五行忌火的人,最容易冲动,若被人拍肩膀可能会灭了其中1把火,很容易被好兄弟靠近。3.不吹口哨天黑后在外高谈阔论易引起好兄弟注意,应减少外出,吹口哨则会被好兄弟误认为你在召唤他。也不要在床前或窗前挂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与你同乐。4.勿去水边曾出事的海边或河边尽量不要去,因为此时正是好兄弟争先恐后上岸,万一不小心失足滑落水中,恐怕会被抓去当交替。5.偷吃祭品在鬼节这一天人们会为鬼兄弟准备一些祭品,因此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6.晚上晒衣服在鬼节当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为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7.喊名字如果不得已在鬼节当天晚上还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8.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9.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因为他会觉得你跟他一样都是独自一个,如果可以做伴的话会更好。10.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鬼节这一天在家对着镜子自拍更是危险,因为鬼兄弟很有可能会从镜子里面出来。

(注:本文大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涉及一些鬼神之说,大家也无需害怕,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神之说,信也好不信也罢,保持一颗尊重与敬畏之心就好)









































鐧剧櫍澶忓鐑墖鍓綔鐢?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涓尰闄笓涓?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89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