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特辑我们和鬼神有个约会

发布时间:2016-12-26 4:44:04   点击数:

春梅狐狸(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

春梅狐狸)PS: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当然是十分欢迎哒!给七夕节连着写了两年节日特辑,很多呼吁中元节也要来一发,那里就来吧,嘿嘿!旧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本文统一称呼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鬼节等,其实从称呼就可以看出这个节日非同一般啊!虽然在当下中元节的商业价值远比不上与其临近的七夕节,所以又是与鬼神有关的敏感话题,所以可见的宣传十分有限,但是丝毫不妨碍它应该是民间最广泛最受重视也是最复杂的传统节日之一。△年新闻图片,四川达州焚香点灯的盛况七月十五=佛+道+儒+俗若讨论这个节日的起源,那么但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过中国人思想的宗教、学说都几乎在中元节留下了痕迹。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乃系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的节日“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仙按盂蘭盆經云。有七葉功德。並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經又云。目連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汝母罪重。非汝一人所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為七代父母厄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眾僧。皆為施主。祝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蓮母。得脫一切餓鬼之苦。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荆楚岁时记》”道教——中元节道教有“三官”、“三元”之说,“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出自《梁元帝旨要》),即地官的生日,为先人斋礁、祈祷祷、诵经、礼忏△天地水府三官大帝众(明代,宝宁寺水陆画)儒家——孝对佛教盂兰盆节有救较母于倒悬”的观念改造,与儒家的敬奉祖先、孝顺父母结合,宏扬缅怀先祖的孝道俗——郊社农业社会在夏收后会趁农闲举行田祭,有感谢社神、庆祝丰收的意思,后来发展出超度孤魂等意思具体到了各个地区,又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传说故事、地方风俗,这些都组成了“中元节”这个古老而复杂的传统节俗(各个传统节日在不同地区乃至不同人家有不同的说法和习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说到底,他们其实都基于同一个理念——亡灵信仰。△年新闻图片,四川达州的中元节令满城“”这么说吧,中元节是一个“鬼节”,无论赋予它多少涵义,都是因为我们相信有亡灵、有鬼神。还滞留在人间的我们,渴望与逝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中元节就是我们和鬼神约会的日子。但是尽管中元节是七月十五,但是各地过节的日子不尽相同,大多数会稍提早几日,有的更是会连续数日举办各种仪式。接灵祭祖中元节前后(各地说法不一),人与鬼之间的阻隔之门便会打开,那些久违人间的亡灵就会回来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若还有子孙尚存,那么便会供奉牌位、举办接引仪式,将祖先接回家。一番膜拜、许愿之后,再通过一桌珍馐饯别祖先的亡灵,并捎上一些纸钱。△今年中元节po主外婆家的祭饭中元节往往在立秋之后(这两个日子分属不同的历法,所以并无绝对的时间间隔),古人们往往会将秋收的成果呈上,让鬼神获得最先享用的权利。有学者认为这应当是古代尝祭之礼的遗俗。如果是孤魂野鬼,人们也会在家门口焚香烧纸,或者官服设置祭祀,以慰籍这些孤独的亡灵。“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闹处亦卖果食种生花果之类,及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经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卓面。又卖麻谷窠鬼,亦是系在卓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郘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又卖转明菜、花花油饼、馂錴、沙錴之类。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道场。——《东京梦华录》”△年新闻图片,河南郑州的中元节采买及拜祭盛况还有一些地方,会在中元节祭扫新坟,更有“尤胜清明”的记载。宗教法会由于中元节的组成部分复杂,所以一开始佛道俗是“各自为政”,随着节日在民间的流传时间日益增长才逐渐杂糅起来。“七月十五日,道家謂之中元節,各有齋醮等會。僧寺則於此日作盂蘭盆齋。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醬、冥衣、時果、綵緞、麪棋,而茹素者幾十八九,屠門為之罷市焉。——《武林旧事》”由于眼下道教日渐恢复,所以大家不妨留意一下周边的道观,中元节乃是举办科仪的大日子,一般会有超度赦罪的法会,有的还会结合当地民俗举办一些活动。因为虽然中元节在明面上的宣传力度并不大,但是在民间影响颇为深远。△沙坡头水镇玄坛观举办的中元节活动而佛教的盂兰盆节,也叫“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唐朝时日本僧人来华时便记载了早期更具佛教意味的仪式。“斋后,入度脱寺巡礼盂兰盆会,及入州见龙泉。次入崇福寺,巡礼佛殿。阁下诸院,皆铺设张列,光彩映入,供陈珍妙。倾城人尽来巡礼。黄昏自恣。——《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自恣”被认为是最具佛教精神的仪式,佛教徒们在这一天自我检讨,也请别人批评自己,并以此表达忏悔的意思。“自恣”也被部分学者认为是盂兰盆节由来原因之一。放焰口还有比如来自佛教密宗的“放焰口”仪式,乃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专门针对饿鬼道众生施食超度的佛事。△平安时代晚期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饿鬼草纸图》,依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内容所绘制但是同时也是道教施食科仪的俗称,针对对象也是饿鬼,可见中元节的习俗早已相互浸透相互交叉了。“《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採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藝文類聚》”“放焰口”并不局限于中元节,只是中元节与鬼神联系紧密,所以中元节的“放焰口”也往往十分盛大。(被水印遮挡的文字是“中国佛教网”)(被水印遮挡的文字是“鹤伴山长生观”)灯万盏放河灯,也成放水灯、江灯,河灯也作荷灯。由于河灯和孔明灯等皆有突出的视觉表现,所以经常被现代人挪作他用,比如七夕节就很喜欢拿去用。在法会道场前或后,往往就会在水边放下河灯,人们认为鬼神纠缠于凡间边缘、不得脱身,便用河灯引路,另他们早日脱离苦海,也有慈航普渡的意思。“十五日,諸寺建盂蘭盆會,夜於水次放燈,曰放河燈。——《帝京景物略》十五日中元甜食房進供佛波羅蜜西苑做法事放河燈京都寺院咸做盂蘭盆追薦道場亦放河燈于臨河去處也——《明宫史》”也有地方将放河灯视作祈福的。“更有放水灯者,头家为纸灯千百,晚于海边亲燃之;头家几人,则各手放第一盏,或捐中番钱一或减半,置于灯内。众灯齐燃,沿海渔船争相攫取,得者谓一年大顺。——《台海使槎录》”河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最简单只是一块木板载着一个火源,也有的做成房子的样式,也有做成莲花的。尽管人们在河灯上的寄托略有不同,但是无一不是向往美好,并不忘逝者。而这段记录顺治皇帝时期放河灯盛况的文字,可以令人想见当时满月之夜的盛景——“聞世祖朝,曾召戒衲木陳玉林居萬善殿。每歲中元建盂蘭道場,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燈,使小內監持荷葉燃燭其中,羅列兩岸,以數千計。又用琉璃作荷花燈數千盞,隨波上下。中流駕龍舟,奏梵樂,作禪誦,自瀛台南過金鰲玉棟橋,繞萬歲山至五龍亭而回。河漢微涼,秋蟾正潔,至今傳為勝事。——《帝京歲時紀勝》”这样天上繁星万点、人间河灯万盏的画面,想必会刻入每一个见过的人的脑海里。而中元节满月正皎洁,伴随着渐渐入秋的凉夜,身边有看不见鬼神和不谙世事嬉闹的儿童,世上各界也就在今夜熙熙攘攘地团聚了。▼相关阅读(点击标题直接跳转)

85%的韩国年轻人春节不穿韩服

回到明朝闹元宵

伊朗伊斯兰革命里的「服饰」与「身体」

「传统服饰」1周年了

青春和历史都欠你一位“白衣少年”

教你如何玩坏博物馆

韩国人抢走了中国的端午节?

端午才没有派你们来当逗比!

鸭子与叶公——写于高考后的非科普文

回不去的年代里,写满了误会与谎言

还原一个真实的传统节日

牛郎织女为什么还没分手?

Fashion_in_Time

传统服饰由服饰了解曾经的生活窥见历史真实的模样不妄自菲薄,亦不固步自傲

长按图片3秒识别







































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56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