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七月半,你妈喊你回家吃糍粑啦

发布时间:2016-11-29 13:28:56   点击数:

来源

综合大埔网、网络

七月半,又叫中元节,大埔人做糍粑、备酒肉、丰筵聚餐。

大埔人过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史称中元节。是仅次于春节和端午节的较大节日,由于地区之不同,对其称谓也不同。有的地方叫"亡人节",有些地方称"鬼节"。而大埔地区则称七月半节或叫过七月半,有的地方过十四的。

大埔人过七月半是在下午进行旳,当天下午家家户户要办"三牲"以及菓品酒水等物敬祀祖宗。做糍粑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几乎家家必有。有的乡村在这天要吃"老鼠粄"旳习俗,还有就是要放鞭炮,说是能驱鬼带来吉利。

via:

gd

当晚,有的乡村要做"度孤"活动。所谓度孤,就是"超度孤魂"。活动是这样进行的:先选择一个偏僻的旷野处,然后席地摆上猪、鸡、鸭、鱼肉以及菒品酒菜饭食等丰盛的祭品。祭毕,焚化纸钱。然后,大伙就就地野炊,就地而食。去者有份,所以稍大胆的人都会去参加活动。吃上一顿难得的饱餐,经费是由老祖宗遗下的田产基金开销。年年如是,据说过十四者就因此而来。

晩上睡觉时,有的人要把床下的拖鞋或屐翻过来,使底向上,说是自已的魂魄就不会跑出去遇上鬼魂,以免带来疾病和不吉利。解放后这些活动都废弃了,而今只留下过七月半拜太公纪念上代而已。(via:

chhaisu)

七月半,吃糍粑。其实大埔的糍粑有多种口味?

via:

韩水悠悠via:

甲由申

via:

枫林遐想

"盅"糍粑

正宗传统糍粑是手打的,将上等糯谷用清水浸透,进木甑里蒸成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这个过程叫“盅糍粑”,这样做出来的糍粑香、柔、韧,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via:

刘洪斌

▲来自朋友圈

传统的“盅糍粑”需要至少两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下面教大家迷你版的手打糍粑,单人即可玩转!送给在外的游子们~

准备1斤左右上等糯米、白糖、芝麻(3:1)混合的蘸料。

制作步骤

1、选用上好的糯米挑出杂质,洗干净后在水里浸泡6个小时;

2、把泡好的糯米放在竹篦滤干水分,锅内烧水,将糯米放入蒸锅里大火30分钟蒸熟成糯米饭;

3、把蒸好的糯米饭稍微放凉放入石臼,用杵槌舂捣,期间手沾凉开水翻转,直舂到糯米饭粘稠如泥状。

4、手上沾点凉水挤压揪小块糯米泥团,均匀裹上调好的白糖芝麻蘸料

5、等糍粑表面的白糖稍融化,就可以食用了

七月半,食糍粑老鼠粄,浓浓家乡味道~









































北京中医医院看白癜风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30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