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鬼节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绘了七月十五这天,是冤魂冤鬼要出来托生,如此这一日便说是鬼节了。在道教中,这一天其实叫中元节,或盂兰盆节则是佛教的说法。
秋历之七月十五(为实体日历内页,不是APP截屏)
道教说中元,也有上元和下元。上元节我们比较熟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所谓上元,就是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是天官赐福的日子,所以比较喜庆。下元在十月十五,水官为这一日解厄,不过,下元好像没什么气氛。
中元是地官为七月十五赦罪。因为地官嘛,管的就是地府,所以重点针对的就是诸路鬼魂了。这天,众鬼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回家,探亲友子孙,没主的四处游荡寻求供奉。
所以,传统,七月不会有结婚这样喜庆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人搬家,更不会有公司或商店开幕,商店晚间关门都早,人们在这个时节尽量也不要晚归,不够户外夜生活。
至于佛教中的七月半,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语的音译,是解倒悬之难的意思,倒悬的意思是人生前若作恶多端,死后魂魄便沉沦于闇道,受倒悬之苦。听起来跟道教的中元节的意思也差不多。佛教里还加了一个佛陀大弟子目连救母的故事:
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目连救母的故事流传甚广,曾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我家乡绍兴就有目连戏,鲁迅还专文谈过。目连戏在各地都有,也有各种版本,总之就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所以,盂兰盆节既有解倒悬之难的意思,也有讲孝道的内容。因为与中元节都在七月半,内容上也有接近之处,慢慢与中元节就合并了。
目连救母图
在国内七月半多叫中元节,在日本、东南亚这些佛教兴盛的地区多叫盂兰盆节,中国闽南地区也叫普渡节,也就是敬祭亡魂的节日。
我有一年夏末在泉州,当地朋友就说那个时候是普渡节,可以一家一家吃过去,我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七月是闽南地区的普渡节,从七月初一开始,各家铺子轮流普渡,互相宴请,比如在在晋江,“初一起,青阳内头李,初二杏厝王……”逐日按序,至七月三十日。而古时,泉州城内有38个铺,各铺轮流举行普渡的时间不得不伸延,所以是从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至八尺初二日,如适逢闰月,又得复始重普,可见其规模。泉州规模最大的普渡,首推石狮的“龟湖大普”,即把龟湖的13个村落分属12个生肖(其中后安和仑后合属猴),12年各轮流普渡一次,互相宴请,当地汉族民间有“闻名龟湖大普渡”之俗谚。
所以才说,可以一家一家吃过,吃一个多月。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大场面,据说是新中国后,认为普渡节太铺张浪费,被明令禁止,而逐渐收敛。
日本盂兰盆节众人一起跳舞,叫盆踊
盂兰盆节是日本除元旦之外最重要的节日
闽南地区的普渡节虽说有这样轮流宴请的内容,但原意还是祭拜亡魂。其它各地的中元节,有些地方晚上要在家门口焚香,或是放火盆、挂灯笼,是给鬼魂引路指路,之所以商店早关门,人们少外出,那也是让路。最为壮观的是放水灯活动,用水灯给那些冤死鬼引路。
但是不同地区,内容各有不同,时间上也有几天差异。比如中国南方的有些地区,中元节并不在七月半,而是要提前一天到两天。
还有,在这些宗教内容混进来之前,七月半这个时节本来也有秋尝祭祖的活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所以,综合起来,七月半就有了解难、赦罪、祭亡、祀鬼等内容。至于说鬼节,虽不正式,但也有道理。
但是,回头想想,中国的节日中,哪个没有鬼的内容呢。
|節氣與節日|
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還有很多節日
遇到的時候,信口开河聊一聊
秋历在左下角阅读原文少量有售,春历即将改线装重印
这样的节日要点赞赏祈福
赞赏
人赞赏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