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风俗习惯 >> 鬼节说鬼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鬼节、施孤,这一天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民间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百姓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之路。道观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连救母的故事。据说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
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久而久之就形成鬼节的风俗。NO.1阎罗王简称阎王,又叫“阎摩罗王”、“阎魔王”等,汉译为缚、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阎罗王是民间传说中阴间的主宰,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道,接受阎王的审判。
NO.2黑无常白无常和黑无常被人们并称无常二爷,是专门捉拿恶鬼的神。黑无常名叫范无救,称“八爷”,又称“活无常”,被列入十大阴帅之列。黑无常一脸凶相,长帽上有“正在捉你”四字。
NO.3白无常传说中白无常名叫谢必安,称“七爷”,又称“死有分”。据说,谢范二人自幼结义,情同手足。有一天,两人相偕走至南台桥下,天将下雨,七爷要八爷稍待,回家拿伞,岂料七爷走后,雷雨倾盆,河水暴涨,八爷不愿失约,竟因身材矮小,被水淹死,七爷取伞赶来,八爷已失踪,七爷痛不欲生,吊死在桥柱(所以很多白无常的形象是伸著长长的红舌)。阎王爷嘉勋其信义深重,命他们在城隍爷前捉拿不法之徒。白无常笑颜常开,头戴一顶长帽,上有“你可来了”四字。
NO.4聂小倩《聂小倩》,是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则鬼故事。主人公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与她相识,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深受宁家人喜爱。小倩因此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作鬼妻。
NO.5钟馗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是唐初雍州终南人,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NO.6画皮女鬼《聊斋志异》中女鬼,披人皮所变,其皮必须用人心养护。画皮是至今为止被改编为影视剧次数最多的小说之一。
NO.7白骨精白骨精,又称为“尸魔”、“白骨夫人”。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电视及电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髅骨型态出现。白骨精是个非常著名的妖怪,在中国甚至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家喻户晓。
NO.8孟婆孟婆神是汉族民间传说中之人物。相传生于汉代,年寿甚高,终身未嫁。幼读儒书,及长则勤诵佛经,惟劝世人戒杀、吃素。因姓孟,人称孟婆阿奶。上帝乃敕令孟氏为幽冥之神造立醧忘台,又采世俗药物合成似酒非酒之汤,称孟婆汤,分甘、苦、酸、辛、碱五味,孟婆神即以此汤使鬼神饮之,以忘前生。她是遗忘的管理者,常驻在奈何桥边。她为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提供孟婆汤,以消除鬼魂的记忆。
NO.9牛头牛头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庙中,均有牛头马面的形象。牛头来源于佛家。牛头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能排山。据《铁城泥犁经》说: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
NO.10马面马面也称马面罗刹,同样来自佛家,密宗中有“马面明王”的形象。
白癜风的问题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