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祭祀为何用酒

发布时间:2016-9-1 12:47:39   点击数:

中元节祭祀为何用酒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7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风俗。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先人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先人,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先人。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尊长不孝,对妻子不负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古代分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中元时要普渡孤魂野鬼。

这一天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

传说,目莲是佛祖的弟子,他的母亲因生性狠毒,死后被打入饿鬼道永不超生。目莲为了救母,就在农历7月15广造“盂兰盆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品,为母亲赎罪。

渐渐地,中元节与传统习俗融会,成为了人们怀念亲人、祝贺美好的日子。此日,家家祭祀先人,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先人宴毕。断黑以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到河畔,用石灰撒1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先人上路。

那末为何祭祀要用酒呢?在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都要以酒祭祀天地神灵,宗族先人,用酒祈福消灾,趋吉避邪,可以说,无酒不成礼。

在我国古代,祭祀的仪式属“吉礼”,被列为“六礼”之首。在祭祀中常通过一定的仪式,将规定的酒食敬献给信仰和崇拜的对象,以乞求保佑和赐福。因祭祀对象的不同,各种祭祀包含着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祭祀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祭祀方法,都离不开酒。祭祀天地始于夏商,汉朝以后,演化为以祭社为重。祭社就是祭社稷之神,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神。古人祭土神与谷神,属于中国原始宗教迷信之自然崇拜。这1活动也叫社日,宋陆游的《社饮》:“倾家酿酒无遗力,倒社迎神尽及期,先醉后醒惊老惫,路长足蹇叹为迟。”宋梦元老的《东京梦华》:“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赉。”可见酒是社日不可缺少的饮料。

除祭祀社稷的风俗外,还有祭祖活动,一样离不开酒。人们所熟习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樽还酹江月”,以酒洒入江中,是古代祭奠风俗的延续。

具体缘由有3:

其一,在我国古代,主持祭祀活动的主要是奉祀天帝鬼神、为人祈福禳灾的巫师,巫和医在远古时期是没有区分的,酒作为药,是巫医的常备药之一。主持祭祀的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气力”,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借以烘托祭祀活动中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氛。

其二:在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上天、神明和先人享用。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动身之前,更要用酒来鼓励斗志。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其3: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先人,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风俗。人死后,亲朋好友来吊祭死者,汉族的风俗是“吃斋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行的酒席。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数民族则在吊丧时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听到丧信后,一般都要赠送丧家酒物,丧家则要设酒宴接待吊者。云南怒江地区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户带酒前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古时死者入葬后,也可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或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先人留着上席,为先人置放酒菜,并示意让先人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先人的灵像前,也要插上烛炬,放上酒菜,以表达对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总之,祭必用酒,饮酒必祭,是我国历来已久且必行的礼则。至今,我国各民族都普遍保存着用酒祭祀先人的风俗,人们要把酒置于羽觞供奉先人,意谓让神、先人同享人间美酒。或默念祈祷,将酒洒于地上,酹酒而祭,以乞求祖宗神灵的庇佑。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6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