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中元节,七月半,鬼节,盂兰盆节,原来这些

发布时间:2018-5-23 14:12:19   点击数: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就在昨天晚上,小编还被亲戚提醒要给先人们烧纸钱了。可是在大武汉,小编貌似并没有感受到“七月半”应有的氛围。

昨天,我跟陈诗怡说,“明天就是七月半了你知道吗”,陈诗怡老师从手机屏幕前抬起头,问了我一句——“七月半是什么?”我瞬间凌乱,试探地问了一句:“陈老师老家哪的呀?”

陈老师眨巴着眼睛,“武汉的啊。”

“……城里人果然不一样!”

不过为了向陈老师这样的缺心眼们普及传播一下中华传统民风民俗,小编特地找了找关于中元节的知识,给可爱的小朋友们普及一下。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自有其特殊之处,祭祀先人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可以说并成为我国四大祭祖大节。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小编小的时候就常听人说,“七月半,鬼下山”的俗话,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对已逝故人的一种寄托罢了。

在小编的故乡,中元节的氛围还是很浓的。人们需要买好纸钱和专用的纸袋、纸元宝,提前写好包袱,装进纸钱,再在中元节堆在一起,放在干草堆上焚烧。至今我还记得写包袱时那种固定的格式和句子。如果没有给亲人烧包袱,家里的亲戚会非常非常生气!

平常很少人注意到,其实中元节还有别的名称,比如,“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主要是佛教的说法,在平常民间好像比较冷门,但在我们的隔壁——大和民族,盂兰盆节可是相当隆重的日子。不过日本的盂兰盆节经过很多很多复杂的发展变迁,最后差不多定在了八月十几号来庆祝,重点是,他们会“放假放假放假!”

于是,在霓虹国,盂兰盆节又有点变成了一个活着的人们之间聚会的节日。

好了,重点要来了。在中元节,全国各地的人们,应该玩什么!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在江苏省部分地区,很多人还会在中元节当天吃扁食(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天台,中元节会吃“饺饼”,一种类似于春卷的食物。

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的干粮。每到中元节这天,老南京人家家户户做茄饼,也就是把新鲜茄子切成丝,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实,茄饼如今已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想吃的话随时可以做一盘解解馋哦。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作为一个相当严肃又有传统风味的节日,真的希望它不要渐落寞呀!

记得过去每年烧包袱送纸钱的时候,都觉得无比的繁琐和心累,可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了这些节日,也许,家的味道,传统文化的味道,也会淡了很多很多吧。

祝大家,中元节安康~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那所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fsxg/102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