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寒食节奠逝去的华夏士人风骨

发布时间:2020-8-5 14:40:31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505346.html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一年一度清明节,恰逢疫疠翩跹,就连躬身祖先墓前祭扫都成奢望,阴阳两世,一壶浊酒遥寄哀思……聊聊华夏士人风骨罢。

士农工商,神州四民中士居首位。什么是士?狭义上就是有政治地位的知识分子,广义上可廓充到所有知识分子,譬如远离名利场、退居林泉的隐士。士人是华夏文明中独有的一个精英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掌握知识,明辨时局,或居庙堂之高辅君安民,成为朝廷政治的参与者,或处江湖之远相时而动,埋首醉心于文化的传承和创造,间或为生民代言,家国危亡时挺身而出而不逃避,实为民族之脊梁。

提到寒食节和士人的交集,绕不开的就是介子推。笔者在此并不想考证介子推割股奉君是否确有其事,但在晋文公落难之际不离左右、功成之日隐居绵山,单是这份勘透世情的睿智和清高,就不是同时代的狐偃,壶叔们可比拟的。急流勇退思想出自道德经「功成而弗居」,最著名的践行者当属陶朱公范蠡,介子推亦然。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士人知识分子阶层思想大解放,一边著书立说一边济世救民,前有孔夫子推行仁政困于蔡、厄于陈,累累若丧家之犬,后有孟子继之游说天下诸侯,见梁惠王,出而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骂得够刻薄,推行仁政梁惠王不听,骂之不像国君,不让人敬畏,可算作对君王的极限侮辱了。

闭上眼睛神往先秦时代,那时的星空蔚蓝、绚烂、自由!士人是一群为天下苍生、为建功立业甘愿赴汤蹈火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学成文武艺后并不急于货卖王侯家,而是待价而沽。如同上文的孟夫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卷起铺盖潇洒走人,没有丝毫蝎蝎螫螫的不舍。每每读史至这一段,你不得不慑服于先贤气节,为了理想、为了心目中的仁政,物质享受、荣华富贵算得了什么?生死又算得了什么?

同期崇尚兼爱、死不旋踵的墨子,不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杨子,勘透生死、追求人格和精神自由的庄子……尽管在今天看来或许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们活得光明磊落,洒脱而不苟且。对比后世对权力摇尾乞怜,荼毒了‘士人’二字。

再往前追溯,商末的两位王子伯夷叔齐,先有兄弟让国就已经够得上清风高节了,面对周武王伐纣,二人声色俱厉地扣马谏阻,「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逼得姜太公亲自出面劝退周人,「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及至武王灭商,天下宗周,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及饿将死,作歌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昂首饿死于首阳山。华夏士人的铮铮风骨!

此后历经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末年党锢之祸,李膺、陈蕃、王畅等名士领衔清议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深深影响了建安时代古直悲凉的曹操、高迈不凡的曹植、便娟婉约的曹丕……此后司马篡位,风度翩翩的魏晋华彩乐章闪亮登场。

放荡不羁、蔑视名教礼法的嵇康、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们纵情山水,做出种种‘伤风败俗、惊世骇俗’的癫狂举动,充满对权力的鄙夷和嘲弄!当嵇叔夜喊出「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三千名太学生的膜拜注视下、在广陵散绝的琴声中慷慨赴死时,钟会、司马昭……已经被钉上了耻辱柱。

华夏士人最好的时代其实是在两宋。历经五代十国乱世,目睹你方唱罢我登场、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宋太祖赵匡胤崇文抑武,不杀士大夫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没有了生命之忧后,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士大夫们纷纷以天下为己任,携手将赵宋推上巅峰。陈寅恪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史学界甚至将宋朝视为华夏历史上的文艺复兴和经济革命。

过分崇文抑武,为一条腿走路的赵宋埋下了覆亡的种子,历经辽、金、蒙古三族铁蹄践踏走投无路,年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赵昺跳海,华夏文明从此脉断,此之谓「崖山之后无中国」,年满清入关削发垂辫,史称「明亡之后无华夏」。

说句良心话,满清十二帝尽管才华良莠不齐,但若论勤政远超汉人缔造的大明朝。但也正是异族入侵导致的文化隔膜,清初统治者禁锢思想的冲动尤为强烈,发展到赤裸裸的文字狱,一道‘留头不留发’御诏,从精神上羞辱、阉割了汉人知识分子,因而民国推翻满清以后,追求思想解放的呐喊也达到了魏晋以来的最强音。

从年辛亥革命后的短短38年间,民国上空再度群星璀璨,饱受千年专制压迫的士人广泛吸纳西学,以前所未有的批判精神继承、扬弃着华夏传统文化,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鲁迅、徐悲鸿、顾维钧、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三教九流尽情吮吸着晚清后自由民主的新风气,那个时代的大师至今仍在砥砺、影响后人。

有一本书叫《民国风度》,从不同职业、不同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代的士人学者。浓郁的书生气息对比后世知识分子满身的铜臭气,严谨的治学精神对比后世的投机取巧、精巧利己主义,民国时代士人由内而外散发的胸襟、风度、气质、学识、情趣……烙印清晰,无数士人内心都坚守着那个「士」字,不亚于西方文艺复兴。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短暂的民国时代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瞬间消逝在历史长河。‘远看一条狗,近看某某某’,且不管历史上有无其事,却入木三分地活画出了人们对无脊梁骨的知识分子那种深入骨髓的鄙夷和唾弃。是的,如果士人失去了为民请命的生存土壤,变成了权力的附庸甚至伥鬼,它的灵魂其实早已经湮灭了。

结语。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在一个士人风骨颓堕、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不同的士人选择殊异,有人骄矜地向妻妾夸耀乞来之食而不以为耻,有人如介子推般宁愿被焚不愿出仕,历代士人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慨?呜呼,尚飨!阿甘看天下

喜欢的话,请转发、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xgcs/117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