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食俗 >> 昨日是七月十四鬼节,你又知道今天是什么节
中元见月
(明)边贡
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不因逢闰月,今夜是中秋。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中元节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是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七月十五鬼节,与清明、寒衣合为三鬼节。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然而大家都知道中元节,那大家又知道上元节和下元节吗?那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认识一下什么叫做三元节吧!
三元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
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
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一、三元节与民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之多。从大年三十除夕夜开始,一直到这一年结束,人们每个月几乎都有节日要庆祝。
心怀感恩庆祝“三元节”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所以这一天人人都要求得“吉利”;正月初五为民间接财神的日子,道经中记载这一天财神下降,为众生赐财,道观里亦有接财神的法会;正月初八为顺星节,古来无论是民间还是道观都有顺星的传统;初九为玉皇大帝的圣诞日,民间祭拜老天爷俗称“拜天公”,道教徒庆贺玉皇圣诞,为天下祈福。
正月十五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日子。道观里会有隆重的法会为众生祈福,民间亦有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传统。上元节之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为中元节、下元节。其实这三个节日是“配套”来的,这三个日子的出现一来是庆祝三官大帝的生日,感谢天地的负载恩,感谢水的滋养恩;二是三官大帝也在这三天为众生“赐福赦罪解厄”,使众生能够生活地更加安乐自然。所以说三元节对于道教或是民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元宵节
三元节与民俗巧妙结合三元节起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逐渐传入民间,以至于在整个华夏大地普遍开来。道经中记载,天官主宰正月十五日,在正月十五日这天出生,称上元节。天官为世间赐福。地官主宰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为地官圣诞,称中元节。地官在这天为世间赦罪。水官主宰十月十五日,十月十五为水官圣诞,称为下元节。水官为世间解厄。三元节与民俗巧妙的结合,使得民间与道教的关系甚为密切。
上元节全家团聚的日子上元节为正月十五,正月为一年首月,首月的月圆之夜又显得颇为重要。月亮寄托着人的思念,月圆之夜正是全家团圆的时刻。因而每家每户都会在正月十五这天团聚在一起。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当初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十五之所以又叫元宵节,是因为正月又叫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元月的夜晚”即是元宵。民间会在这一天吃“元宵”以庆祝。
中元节尽孝道、祭祀的日子七月十五在民间最早的意义是尽孝道和祭祀。在这天尽孝道、祭祀,怀揣感激之情,感谢父母先祖的养育并请地官大帝为阖家人赦罪。
中元节
在这天尽孝道源于一个民俗。因七月也叫小秋,部分农作物会在七月份成熟,所以民间按惯例要在农作物成熟时祀祖。具体方式为用新收下的粮食等设立供养,以此来祭祀祖先并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在七月小秋农作物成熟的时候,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也就要向先祖报告今年收成很好,并且请老祖宗尝新,如果不好的话,老祖先保佑明年收成好一些。所以中国民间社会在七月会例行祭祀祖先。
后与道教中元日结合,不但要祭祖,而且要请地官为祖先赦罪。《三官经》言:“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与狱囚地狱受苦众生。除罪簿、灭恶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逢赦除之。”地官会在这一天为地狱的众生赦罪。随着道教与民俗的结合,这一天作为祭祖的重要日子之一,显得更加重要。
下元节做团子斋三官十月十五这一天亦是民间的重大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为水官大帝圣诞,源起于道教。古时人们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古时在这一天,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斋三官,祈求水官大帝解厄。在这一天,道观会举行黄箓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以配合天神的解厄消灾。
下元节
编辑小妹:鳗鱼
本地爆料:QQ/
四会网络推广、网站制作、白癜风治疗药物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fgold2012.com/jrss/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