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元节_七月半_鬼节 >> 节日内容 >> 进入农历七月,可知佛教里的七代表什么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一,在佛教中,『七』是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数字。那么,佛教中,“七”不是数字,是表法的,代表圆满。
『七』是东、南、西、北、上、下、中间,这就是圆满,表的是这个意思,大多胜的意思!所以,在佛教中有很多『七』这个吉祥数字的存在。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佛教用这种方法超度七世父母
壹过去七佛
过去七佛,只指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位佛,释迦牟尼是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在他之前还有先出世的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
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千佛的三佛,后四佛为现在贤劫千佛的四佛。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是过去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位佛陀。
七佛灭罪真言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
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
真陵乾帝。莎婆诃。
贰七众
七众者,
谓出家五众: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
在家二众:
优婆塞,优婆夷,合称为七众。
叁七宝
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
《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渠、玛瑙。
《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渠、玛瑙、真珠、玫瑰。
《阿弥陀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玻璃、砗渠、赤珠、玛瑙。
肆七处九会
《华严经》有七处九会说,
指的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在七个场所九次说法的集会。
具体指的是:
一、菩提场中;
二、普光明殿;
三、忉利天宫;
四、夜摩天;
五、兜率天;
六、他化自在天;
七、给孤独园。
伍法华七喻
指《法华经》所说之七种譬喻。
一、火宅喻:《譬喻品》中说三界犹如火宅,佛为了拔济众生,就为众生宣说大小诸乘佛法,以帮助众生逃出火宅;
二、穷子喻:《信解品》中说在三界中生死的众生,犹如无功德法财的穷子,纵然遇到了佛,也不肯信受佛法;
三、药草喻:《药草品》中说譬喻佛之教法如雨水,众生之机类如草木,佛教之雨,普遍滋润一切众生,令其背尘合觉,返璞归真;
四、化城喻:化城即一时化作之城郭,佛欲使一切众生都到达大乘至极的佛果,然而路途遥远,众生难以到达,所以先跟他们说小乘的涅槃,以让他们先得到这种涅槃,暂时休息,然后继续前行;
五、衣珠喻:《授记品》中说佛性譬如人衣中之宝珠,众生虽有宝珠却不自知,于是穷走他方,四处乞食,一旦知道自己本来就有无价之宝,就会永远受用无穷了;
六、髻珠喻:《安乐行品》中说有立大功者,国王便解下其髻中之明珠给他,这是比喻佛看到很多人已经了脱分断生死了,便为了想要出离生死的众生宣说此法华经;
七、医子喻:《寿量品》中说佛好比是一位良医,而三乘行人又好比是良医的儿子,佛虽然对三乘行人说他要灭度了,其实佛的寿命乃无量劫,是灭而无灭的。
陆七种不净
观察人身有七种污秽不净,以破除贪爱和执著。
一、此身以过去造业为因,从贪爱烦恼生,是“种子不净”;
二、在父母交会时,合父精母血为体,是“受身不净”;
三、在母胎中,臭秽黏腻,暗无天日,是“住处不净”;
四、在胎中时,惟食母血,是“食啖不净”;
五、十月期满,头向产门,和著血水,秽恶狼藉,是“初生不净”;
六、皮肉包著骨骼,不但屎尿充满肚中,而且九孔常流不净,是“举体不净”;
七、死后肿烂,虫啖成粪,火化成灰,是“究竟不净”。
柒七觉知
七支觉者,又谓之七觉分、七菩提分。
一、择:择法觉分,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也。又择谓拣择,谓用智慧观察诸法之时,善能择别真伪,而不谬取虚伪之法,故名择法觉分。
二、进:精进觉分,以勇猛之心,离邪行而行真法也。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
三、喜:喜觉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也。又喜即欢喜,谓心契真法,得欢喜时,善能觉了,此喜不从颠倒而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觉分。
四、除:除觉分,亦名轻安觉支。断除身心粗重,而身心轻利安适也。又除即断除,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去虚伪之法,增长真正善根,故名除觉分。
五、舍:舍觉分,又名行舍觉支。舍即舍离,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故名舍觉分。
六、定:定觉分,心住一境而不散乱也。又定即禅定,谓发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不生烦恼妄想,是名定觉分。
七、念:念觉分,常明记定慧而不忘,使定慧均等。
捌佛七
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
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
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
若禅坐,则称禅七;
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七。
星云大师:七月不是鬼月而是“报恩月”《佛说盂兰盆经》,梵名Ullambana-sutra。又称盂兰经。属方等部经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全一卷。系由西晋的竺法护翻译而成。
《佛说盂兰盆经》记述佛陀之大弟子目连,因不忍其母堕饿鬼道受倒悬之苦,乃问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用百味饭食五果等供养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脱离苦难。依本经之说所行之盂兰盆会,已普遍流行于我国民间,而有益于民间之孝行。宗密之盂兰盆经疏,即强调本经特具孝子报恩之思想,与调和中国人伦与佛教间关系之性质。
“七”,在中国的数字当中,是一个奇数:七巧、七星、七彩、七律;基督教也有“七天创造宇宙”之说,甚至七天一周,每周日要上教堂做礼拜一次;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
然而,长久以来,中国的七月一直被认为是鬼月,是不吉祥的月份,料想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思想演变而来。因为以讹传讹,于是把七月认为是一个“诸事不宜”的月份,例如七月不可出门、不可开刀、不可结婚、不可购屋、不可搬家等等;民间的七月,仿佛“鬼影幢幢”。其实在佛教里,七月十五日是“佛欢喜日”。
所谓佛欢喜日,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只在山中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此称为“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这天,也就是安居结束之日,所有僧众一一把自己的修行体悟向佛陀报告,等待佛陀的印可,这一天就叫做“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
从古到今,每逢七月,一般寺庙大都会启建盂兰盆报恩孝亲法会,而信徒则为供僧、祭祖而大行布施功德,所以佛光山一直提倡七月是乃僧信孝亲报恩、祈福修善的“吉祥月”“功德月”“报恩月”“孝道月”“福田月”“僧伽月”。经过长期的倡导,现在社会大众已能普遍认同,并且接受七月为“孝道月”的观念,甚至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会长吴伯雄先生更提倡七月为“慈悲月”。
七月其实不就是一年十二个月当中的一个月份吗?相传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会的日期;美国的国庆日也在七月,甚至全世界的名人当中,七月出生的更是不计其数。现在的学校大都在七月举行毕业典礼,联考发榜也是在七月;即使是中元普渡或盂兰盆法会,也是慈悲救济的意思。七月到底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大家要丑化七月呢?
七,本来是一个好的数字,但因民间牵强附会,大家七嘴八舌,搞得一般社会大众到了七月倒反而“七上八下”,认为诸事不宜。其实,佛教讲“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应该在七月成办的事什么都可以去做,实在不必为了无稽之谈而自乱生活步调,甚至因为疑神疑鬼而徒让心灵蒙上阴影,何苦来哉呢?
增福无量
启建地藏法会
为弘扬地藏菩萨宏愿,南京栖霞古寺于公历8月30日至9月5日中元圆满(农历七月初九日至七月十五日圆满)启建地藏法会。法会期间由法师带领大众恭诵《地藏经》,设放瑜伽焰口。仰仗三宝加持,大众诵经忏悔发愿的清净功德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灾疾消除。所有功德回向信士檀越过去现在七世父母师长,令过去者往生净土,现在者福增无量。
敬请广大善男信女随缘参加,增长福慧,法喜充满。
牌位办理:栖霞古寺客堂
联系-